政策速递丨国家发改委三部门明确指示: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
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市场监管总局、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(2024—2025年)》,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,细化部署“双碳”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,明确了16项重点任务,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。
一、总体目标
标准方面
2024年,发布70项碳核算、碳足迹、碳减排、能效能耗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国家标准,基本实现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全覆盖。
2025年,面向企业、项目、产品的三位一体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形成,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建设100家企业和园区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。
计量方面
2025年底前,研制20项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,开展25项关键计量技术研究,制定50项“双碳”领域国家计量技术规范,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。
二、十六项重点任务
标准方面
(一)加快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研制。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修订,以支撑企业碳排放的核算工作,服务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。
(二)加强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标准建设。发布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通则国家标准,统一具体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原则、核算方法、数据质量等要求。
(三)加大项目碳减排标准供给。开展典型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标准研制工作,推动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纳入国家标准体系。
(四)推动碳减排和碳清除技术标准攻关。加快关键碳减排技术标准研制,在降碳技术领域采信一批先进的团体标准。
(五)提高工业领域能耗标准要求。修订提高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;修订完善能源计量、监测、审计等节能配套标准。
(六)加快产品能效标准更新升级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,修订升级各类产品的能效标准,研究出台数据中心能效标识实施细则。
(七)加强重点产品和设备循环利用标准研制。制定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的回收拆解标准,推动光伏、风电、动力电池等产品的回收利用标准研制。
(八)扩大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供给。修订绿色产品评价通则,增加低碳指标,建立分级评价指标体系。研究制定绿证和绿色电力消费相关标准。
计量方面
(九)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。布局建设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,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的建设。
(十)加强“双碳”相关计量仪器研制和应用。加快碳核算、碳监测相关计量仪器的研制,并开展国产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的计量性能测试评价。
(十一)加强计量对碳排放核算的支撑保障。制定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规范;鼓励企业建立能源和碳排放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。
(十二)开展共性关键碳计量技术研究。持续开展碳排放监测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,如基于激光雷达、烟气捕集端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关键计量技术研究。
(十三)加强重点领域计量技术研究。推动加强火电等重点行业的碳计量技术研究,开展碳排放直测方法与核算法的比对研究。
(十四)加强碳计量中心建设。推动国家碳计量中心的建设,研究制定碳计量能力建设指导目录。
(十五)完善“双碳”相关计量技术规范。编制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规范、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校准等计量技术规范。
(十六)加强能源计量监督管理。组织各地区对重点行业开展能源计量审查,帮助用能单位解决节能减排降碳计量难题,提升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和能力。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统筹协调。在政策文件制定中强化相关计量、标准要求,推动各项政策要求落地见效。
(二)强化宣贯培训。开展碳核算、碳减排相关计量、标准知识的宣贯培训,增强企业计量意识和能力水平。
(三)开展先行先试。面向企业和园区开展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,鼓励企业建立碳排放标准管理体系。
(四)加大经费支持。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大对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、基础通用和急用先行标准的支持力度。
(五)深化国际合作。持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计量、标准领域国际合作,持续开展国际标准适用性分析,在新型电力系统、生态碳汇等领域提出一批国际标准提案。
信息来源:国家发展改革委